“尼玛、屌丝、逗比、叫兽”等网络热词已成“暴力”

余从 热词盘点 2015-07-21 2266 0 网络热词

前不久,人民网舆情监测发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尼玛、屌丝、逗比、叫兽”等词,在2014年网络低俗词语的使用中位居前四。另有 “你妹”、“蛋疼”、“绿茶婊”、“碧池”、“小婊砸”等粗鄙用语入围报告。报告分析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现象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二是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第三则是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

  有人说,网络用语中的低俗化倾向,是语言的雾霾与毒瘤。姑且不论这些用语本身的粗俗,人们对各类事件的反应与情感各不相同,但为了展示与网络时代的链接感,却陷入一种千人一面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的贫乏与无力无疑对汉语的规范表达与丰富内含造成了伤害。除了日益肤浅化单一化的表达,词时代传递出的娱乐化媒介逻辑,也正在伤害甚至是吞噬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理性思辨能力。

  “这段时间不用这个词,你就out了,过几天你还用,你就更out。”一位学者如此调侃当下网络热词的斗转星移。调查显示,一个热词的平均寿命是47天,每天平均出现的热词数量为4个。

  在学者看来,热词是时代基因的最细腻载体,含有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与思考,亦能折射出社会心态的变迁。比如“有钱就能任性”,看似一句戏言,实则可以与之前的“土豪”对照,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人们“财富观”的转变。网友对热词的运用与传播,其实就是一种参与和讨论。

  但是,在注重眼球效应的网络媒介逻辑中,这些讨论往往只能停留在搞笑、嘲讽的表层,难以形成更有创见的新议题。网络热词就是折射时代万象的镜面碎片。但是,围观、消遣已经成为网络消费的常态,有多少人愿意在一笑之后,花时间擦拭、拼凑,或者多看一眼这些碎片?

  在传播学者看来,“词时代”释放的语言与思维的暴力才是最可怕的。在网络时代,每天都有新的热词诞生,这看似是新媒体对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释放,但不少热词展现的成见与片面性恰恰是一种思辨能力的倒退。复旦大学传播系教授孙少晶认为,起先来源于社会事件的网络热词,在人们的主观传播过程中,正在放大、曲解和改变事件最初的形态。

  比如,不久前一则所谓“城管砸西瓜”的社会新闻,就在传播中被冠以“城管来了”而大兴其道。后来证明,原来是城管将违章摊贩的西瓜拉到指定摊位售卖,结果不服从管理的摊主自己砸了自己的西瓜,城管不仅没有砸瓜,还挨了瓜砸。有学者指出,“城管来了”已经成为一种传播偏见。词时代中,某个事件本身的是非对错,或将让位于人们的情感,失去了理性思辨,“词暴力”将成为这个时代难以避免的阴影。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描述集体心态的著作《乌合之众》中如此描绘“广场效应”的危害:“人可以接受矛盾,进行评论,群体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在当下,网民已成为一个无比巨大的文化族群,生动简单的网络热词无疑是最叫得响的“口号”,词暴力的攻击力远比我们想象中巨大。

AD: 超级福利等你来下载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