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些年流行的网络热词,我也是醉了

  对当今网络热词的“泛滥”有人极其讨厌所谓的网络流行语,觉得那就是语言的毒瘤,甚至语言的癌。之所以讨厌网络流行语,皆因引用者语言之贫乏,表达无力,只好用别人的话来概括自己的感受……”我部分赞同这个观点,却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不是商榷,而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给网络热词一个恰当的理解。不过,借用一句网络热词——“我读书少,你们别骗我”。

关于这些年流行的网络热词,我也是醉了 热词盘点

  好,我们再来汇集欣赏一下这些年流行的网络热词——“神马都是浮云”、“我也是醉了”,“小伙伴”、“蛮拼的”、“且行且珍惜”……其实,从字面上,这些词语我们都感到清新扑面,轻松、幽默感徐徐袭来。

  网络热词,也叫网络新词。有的是活生生造出来的,如“蓝瘦、香菇”,也有的是字面重组、词义新解,或触景生情,临时引用等。最大特点就是特定人群使用,不过这个人群有点庞大——除了《咬文嚼字》编辑部的编辑,和国家语言委员会的领导,辞书字典编委们,大部分“网民”都适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也都用了,比如“给力”,他们还经常用在标题上,借此表示他们蛮亲民,不老土,意图笼络我等网民。此外,网络热词的使用,当然有它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意会、会心,无需注释,皆大欢喜,保证不会引发歧义,即使我公开说“我有钱,就这么任性”,也不会引发别人的误会,以为我真的在炫富,更不会招来抢劫。

  所以说,网络提供的是一个新的语言环境,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创造。当年孔仲尼老师一路讲学,一路说话,他有超强大的语言气场,生产力旺盛,使用量也颇大,很多词汇就是这样产生的,和今天的洋洋网络一样。估计,还原当时的社会环境,很多文字说法,也是受到抵制和批评的,不过,由不得对与不对,野蛮生长之后就是约定俗成,顺理成章,直至成为如今《辞海》《新华字典》里的东西。网络上的新词汇,就像人体里的细胞,一天几十万个产生,几十万个死亡,剩下的不多——只要剩下,就非常顽强、鲜活,一夜之间被热起来,被接受,被“会心一笑”。

  因此,看待网络新词,我们一定要用网络心态,不可过于较真,也或说,应该用另外一个游戏标准来执行。比如“且行且珍惜”,如果非要较真,而且用古汉语来比对,那这就一句“黄话”,因为“且”在古词义里,很有可能是某一敏感器官的专属词。且了吧,如今是网络时代,就让网络的归网络,“且”在网上行吧。

  网络新词的突然出现,猛烈流行,并非都是无厘头的,往往都是伴随一个网络热点事件。比如“且行且珍惜”,它因一个艺人绯闻事件而生,节选自事件主角的信笺,一句“且行且珍惜”,既是一声无奈的放手,也是一份绵绵寄语,实际上蛮有诗意的,尽管有点“悲催”——你看,又用上网络词了。就这个“悲催”,用在网络对话上,微信交流中,不是要比“悲伤”、“悲哀”、“悲怆”要轻松,幽默又贴切吗?这么些年,在人们的生活中,网络上的社交,已经逐步与“线下”社交平行,甚至是深度黏合的,网络生活,其实已经占有了人们的很大比重。因此,网络语言的空间,远远要比《新华字典》大,语境更为丰富和宽广。网络高手们甘做无名,创造出那么些高度浓缩、简洁、“一言九鼎”的新词汇,实在是令人刮目相看。

  “神马都是浮云”,注定是不会过时的一句妙语,给人无边无际的诗意想象。“神马”尽管是谐音“什么”,但是使用中它已经成为句子里独特的意象,与“浮云”一道,形成双意象联袂,将短短六个字的句子,整合成一个大诗意指向——人生的境况不过尔尔,这与佛教文化之“看破、放下”,如同一辙,一句大俗的网络语言,提炼出禅意和诗情,这难道不是“我也是醉了”吗?

  综观如今热用的网络词汇,它的使用,往往很能辅助语言困境,化解交流压力,相当有神功。比如,现在很多政府的公众号,也搞得很活泼了,在描述领导出巡视察的文字里,也大胆用“小伙伴们”,与我们常见的“各位领导、嘉宾、朋友们”相比,简直笑爆,这样使用,很幽默,很亲切。如“我也是醉了”,我个人使用最多,觉得随意而精辟,醉,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表示褒扬的最高形态,必须是何等的琼浆玉液,才能让人醉了。

AD: 超级福利等你来下载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