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争夺战,网络话语权聚焦热词生成机制

“从前阅文章,后来读段子,现在看热词。”一位资深媒体人如此概括人们记录社会事件方式的变迁。当我们说起某起事件与人物时,脑中第一反应,不再是详实的过程或元素清晰的概括性新闻标题,而是标记性热词,它们像我们心灵的热搜标签,点击进去,每个热词背后都有一个故事。相对的,衡量一起社会事件、一档节目、一个名人,到底火不火,有没有与其相关的网络热词,成了硬指标。

  网络话语权的争夺已经逐渐演变为热词的争夺战。拿2015年上半年的热词为例,热词的高产地,分别是以“二次元”为代表的90后网生代文化圈,以及以明星、综艺为代表的娱乐事件,而这两者恰恰是社交媒介中传播率最高的领域。今年最火爆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便贡献了两个热词,分别是节目中嘉宾嘲笑队友时常用的“你是猪吗?”,以及嘉宾完成任务前的打气口号“weare伐木累”(wearefamily的洋泾浜英语表达)。

  热词传播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前就已存在。在传播学领域中,“水门事件”便是最典型的词传播案例,也可被视为网络热词的雏形。197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竞选策略的情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这一事件之后,“某某门”逐渐成为大型事件的叫法。

  到了互联网时代,热词已从事件的代名词,变身事件最精华、最浓缩的表达。比如“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根本没有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初现,却得到大规模的传播。有媒体人分析,这是因为这句话是引出狄公案情分析的引子,更深藏着一种古代官场的人情,而这些正是这部电视剧的精华。

  互动百科副总裁吴彦鹏认为,词时代的到来是面对信息爆炸现状的必然趋势。据统计,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半衰期在18世纪约为80年,19、20世纪为30年,现在已是3年。也就是说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信息生产的总和。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浓度和密度将越来越高。“热词解决了生活中的垃圾信息污染问题。将海量信息中的最精华、最值得受众汲取的知识和资讯,更简明地呈现,让人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获得更广、更多的资讯,使他们更全面了解所处的社会现实和动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定。”吴彦鹏说。

  在文化学者张颐武看来,网络热词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想法和情绪,能够准确表达某一群体的意识。由于其反应迅速、高度概括、形象生动、朗朗上口并具有一定悬念性的特征,词语这种语言单元正在成为锐不可当的意见载体和传播利器,不仅仅是互联网,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成为了这股力量的推动者。

>>>下载APP观看高清福利视频,无忧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