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行族# 什么是地行族?
与蚁族、背包客类似,地行族是指那些为了生计整天在地铁内来回奔波的人们。与公交车和私家车相比,地铁不会拥堵,时间上基本有保障,所以很多人放弃公交车甚至私家车,乘坐地铁或城铁来上下班,早出晚归,形成了壮观的地行族大军。
背景:
地铁主导城市交通
城市向地下拓展,城市格局、功能、规模等在逐步演变 纵观国际大都市,如蛛网密布般的地铁线路成为交通的一大主题,24小时运行的纽约地铁总长1142公里,490个地铁站散布全市,而巴黎市区各地铁站的距离都在几百米之内。
地铁这种MRT(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的出现带来了土地的高强度开发及混合利用,使TOD(交通引导发展)模式更加明显,城市这时也呈现出有别于“小汽车交通为导向”的新型结构。地铁带来的高通达性提高了沿线土地的价值,影响商业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交通重塑了高密度城市的空间,地铁经济带也应运而生。
地铁成为城际主要纽带
一小时都市生活圈逐渐形成,“双城记”、“多城记”上演 京津都市圈、沪杭都市圈、广佛都市圈……,中国有不少兄弟城市、星云城市在做着“抱团成圈”的经济梦想。如果说城际高速公路、铁路让“抱团”成为可能,那么城市轻轨和城市地铁干脆把它们纳入同一个时空下、同一个有机体内,地铁开到哪里,经济的血脉就通到哪里。
白天在北京游恢弘太庙、傍晚去天津夜市吃狗不理包子;在杭州开厂、在上海下单;在佛山买房、在广州上班……地铁来了,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城市功能的分工与合作、人们生活方式的扩张化,这一切变得迅速而自然。
地铁成为出行首要交通工具
“有车族”逐渐变为“地铁族” 汽车社会逼近极限的同时,越来越塞车的交通和越来越讲效率的社会博弈的结果就是布点广泛、准时高速的地铁成为公共交通的主流。即使对于“有车一族”,能源价格上涨、交通拥堵的影响加上接驳设施的逐渐完善,“宠车族”(只养车少开车、平时坐地铁)、“接驳族”(停车在城郊,坐地铁进城)渐趋庞大,同时,被地铁压缩的城市时空让“交通弱势群体”的出行需求也被激发出来,通勤方式的改变和通勤时间的减少带来更多的通勤出行,地铁族群将更加鼎盛和活跃。地铁串联起他们的生活、工作和休闲空间,胜任他们各种身份的自如转换。
特征:
城市的地下奔波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年龄大都在18~35岁之间、受过大专以上教育、从事着职业化的稳定工作,通勤和消费成为乘坐地铁的主要目的,他们需要以地铁为通勤工具,也需要依赖地铁选择衣食物品甚至房产,以完成他们关于都市的“光荣与梦想”。他们或者是同伴中的潮男达女,穿着套头衫带着PSP、口袋书在地铁里穿行暴走;或者是西服男套裙女,优雅地夹着通勤包,勤勉充电工作;他们是现代社会的购物宝贝,熟知每个地铁口的商场和小店,灵通哪里打折,精于货比三家,坐上地铁,他们的购物袋里装的是“物美价廉”的“牌子货”,玩的是最富挑战性的娱乐,买的是挂着地铁牌的房子。他们不屑于打车的浪费、不忍于公交的蹉跎,又不敢于私家车的昂贵和繁琐。地铁干净舒适、高效快捷,提供给他们一个值得信赖的时空,短时间的聚合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来自族群的向心力和安定感,地铁以自己的魄力战胜漫长、战胜黑暗、战胜孤独,地铁内外的他们也一样。羊城通“嘀”的一声,就像识别族群身份一样,让他们得以富有朝气地进闸出闸。
这样一群人,我们叫他们地行人,或者地行族。对于城市来讲,与地行族群紧密相关的职场经济、地产经济、商业经济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