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互联网+”引发全民创业潮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发展、创新提供广阔的网能平台。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几十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互联网+”在国家的强大背书之下,成为了时下最为火热的互联网热词之一。互联网将不再是一个单独出现的行业,而是慢慢的融入到任何一个行业中去。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互联网+”计划的推动下是否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民创业潮?

  “互联网+”简单的说是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二者将深入地融合,从而迸发出更多更好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我们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每一环节相互打通,让传统制造业变成了一个轻时代,不再需要几万个工人的工厂,不再需要巨大的设备投入。“互联网+”也同样影响着我们的服务行业,大数据的运用可以让商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服务。

  移动互联网悄无声息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需要买衣服时不再需要去到商店和售货员面对面了,我们早已可以在网上直接下单,由快递员送到你的手上;在家宅着的时候或是忙着工作的时候,不再需要为吃不到美食而苦恼,我们可以在网络上直接下单订餐。你的任何需求,移动互联网都可以为你轻松解决。

  电影女主角可以凭借声音获奖、电子虚币、虚拟社交等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而现在却都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游戏规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为拥有一样东西感到自豪,但现在的人则一直生活在物质充裕的年代,他们更喜欢把一切拿来分享。如果说你根本不想买房那一定是真的,分权度假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让你把原本买房子的钱拿来去买一栋房子十分之一的产权,不仅可以随时出去度假旅游还有人为你在各处准备好住的地方;如果说你觉得城市拥挤,买一辆车又非常麻烦,你完全可以通过“汽车的分享”选择在自己就近的停车场把车开走,办完事情后再将车再停到附近的专用停车场即可。这些商业模式已经在中国慢慢开展起来。人类的社会已经由“独享经济”社会转型成为了一个“分享经济”的社会。

  “互联网+”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在以前创业不仅需要很大的勇气更是需要很大的成本,首先是注册资金、工商执照等等,接下来你要需要租下一个地方作为办公室或者工厂,组织起一个团队来为你工作,也许还需要投入更多的钱去进购设备。

  而现在创业变得简单易行,甚至每个人都可以去创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原本的生产要素,不再需要笨重的设备,不再需要建立庞大团队。例如谷歌的云端办公室只要登录到浏览器上,随时随地都可以建立文件、制作简报等等,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办公场所。你也可以在网络上建立一支虚拟团队,这些人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域和环境,但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这样的团队甚至比传统组织具有更多的有优势。

  同样在美国,WeWork这种模式的出现,可以说为创业者带来了不小的改变。如果你是一个创业的小老板,只许缴纳400~650美元之后,就可以在WeWork租下一间办公室,它不仅给你谷歌一样的工作环境还可以让你享用一切工作需要的东西。在WeWork这个特殊的空间中,为人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偶遇”机会,当你去冰箱里拿食物或是当你在咖啡吧休息的时候你都有可能会遇到你项目的投资人或合作者。现在WeWork甚至连教育、培训都可以为你提供,炙手可热的程度可能要很多人排队等上两年之久。

  WeWork的模式也悄悄来到了中国,万科副总裁毛大庆离职去创业,而创业的项目就是要做中国版的WeWork。不过在他之前,中国地产大亨潘石屹就已经开始瞄准了这一商业模式,并且发布了他的第一个互联网项目——短期租赁办公空间SOHO3Q。同样他的短租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创业团队,服装设计师、自由撰稿人等,一切有办公短租需求的人都可以通过网上预约来到SOHO3Q来。

  其实,在美国很多年轻人都希望能够自己创业,而非一心想着进入大公司进行朝九晚五的工作。这一现象现在也来到了中国,各个领域围绕着移动互联网的自主创业模式如雨后出笋一般冒出头来,一夜之间似乎所有的创业都与互联网有着扯不掉的关系,并且通过普通人最容易接受的商业模式推广开来。

  在中关村甚至出现了所谓“21岁”创业热潮,创业者年龄大都在21岁左右,以大学三年级学生为主。2013年中关村新创办企业超过6000家,2014年上半年新创办企业超过9000家,实现历史性飞跃。从“泡否”的马佳佳,到“脸萌”的郭列,再到“超级课程表”的余佳文,“只过1%生活”的陈安妮…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力量,让自己站在世界面前。

  全民创业将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对于那些创业者而言他们需要的不再是刻板、冰凉的办公室,不是每天固定不变的工作节奏,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和其他团队进行交流合作的地方,一个可以让他们释放情怀与激情的地方。当一切变得简单起来,甚至一元钱就可以开办一家公司,可以用虚拟团队、虚拟办公室来创业,何不一起来试试?

>>>下载APP观看高清福利视频,无忧开车<<<